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,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、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走新型
工业化道路;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,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。
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、产品、业务、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。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、产品融合、 业务
融合、产业衍生四个方面。
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两化融合:
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,即在当前软件产业高速发展,大数据渗透各行各业的环境下。传统制造企业在传统工艺及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去吸纳这些软件、平台等信息化工具用来武装自己的硬实力。
只要传统制造企业采用了一些信息化软件去辅助自己企业管理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水平及效率,就达到了两化
融合贯标的基础要求。
推进量化融合对企业有哪些好处:
①在技术上,两化融合贯穿至从单元信息技术应用,到初步的集成化应用,再到集成的协同全覆盖,如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、网络协同设计制造等环节,能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,规避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问题和风险。
②在产品上,从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和提高产品的研制水平,到在产品中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,使产品具有自动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的功能,显著提高企业产品的信息化含量,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,获得更大的附加值。
③在管理和业务流程上,从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业务的高效运作,到促进新生产模式的产生和企业业务的重组,甚至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整合。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绩效,最后通过知识转移,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,增加企业经济收益。
④在效益上,从降低单个企业的产品成本、提高产品质量、提高管理效率的战术层指标,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战略核心竞争力,使企业能够得到战略性收益,并通过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透明、及时的信息服务,提高产品制造、物流、管理的精益化水平。
⑤在人才管理上,可以通过知识转移,发展企业两化融合人才队伍。激励企业自主创新,帮助企业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,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总分三个阶段:
(一)体系建立阶段
一是两化融合贯标启动:成立项目组、标准宣讲、贯标实施培训会;二是两化融合分析诊断:深入调研、体系评估与诊断、贯标标准培训;三是两化融合体系构建:体系策划、体系文件架构、体系文件编写培训;四是两化融合文件编写与培训:文件编写、文件评审与修订、文件发布。
(二)体系实施阶段
体系试运行:一是体系宣贯、体系试运行、运行情况记录与改进;二是两化融合内部评审:内审培训与组织、内部审核与改进、管理评审
(三)体系审核阶段
两化融合审核认定:准备迎审、审核及改进、项目验收。